信誉至上金年会

当前位置:信誉至上金年会 > 新闻动态 > 河东文化 >
河东文化
河津儒学教育的三次高潮
时间:2018-09-28 

     儒学作为修己治人为宗旨的学说,自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以来,已成为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资源。战国初期,卜子夏西河设教,继承、创新、发展了儒学,使儒学的传播更加顺畅,传播到黄河流域及全国各地,也开始在河津着地扎根,开花结果。自汉武帝建元元年(前140年)采纳董仲舒建议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元光元年(前134年)全面推行这一政策,“五经”立于学宫,儒学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说。贞观四年(630年),唐太宗令州县皆建孔子庙,除国家设立最高学府外,各省、州、县都开始建立孔庙,当时的龙门县和后来迁移的河津县都建立了孔庙。整个封建社会教育研究儒学的官学、私学都相当发达,达到了普及的程度。尤其是河津的私人设教,遍布城乡,硕果累累,教衍长流,巨儒名师,灿若群星。卜子夏西河设教、王通河汾设教、薛瑄河津设教,都取得了辉煌成就,震动当时,成为中国儒学教育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三座里程碑。封建社会乡里中对儒学有一定贡献,德行高尚的人死后入祀乡贤祠。而在儒学上有特殊贡献、有重大影响的人死后则陪祀孔庙,这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对儒者的最高褒奖。根据校注本光绪五年《河津县志·历代封号》,孔庙中东哲西向卜子、东庑薛氏瑄、西庑王氏通。一个县有三人从祀孔庙,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。


  三次设教高潮深刻影响中国文化史


西河设教:战国初期,孔门高足、晋国温邑人(今河南温县)卜子夏受晋国魏地大夫魏桓子及其子魏斯邀请,来到龙门西河设教,教弟子三百,培养了魏斯、李悝、吴起、段干木、田子方、公羊高、榖梁赤、禽滑厘等一批改革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儒家、墨家。创新发展儒学,发明章句,为《诗》作序,为《易》《礼》《春秋》作传,主编《论语》,足成《尔雅》。有《诗序》《丧服传》《子夏易传》《易占》《春秋公羊传》《春秋榖梁传》《春秋左氏传》《论语》《尔雅》等著作,为中国儒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。

河汾设教:王通,隋代绛州龙门县人,在黄河与汾河相交的地方设教,教弟子千余人,有魏征、李靖、董常、姚义、杜淹等,都是初唐的硕儒重臣。他续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,修《元经》,赞《易》。著作有《续诗》《礼论》《乐经》《易赞》《元经》,现存《中说》十卷。

河津设教:薛瑄,明代山西河津县人,理学家,曾任山东提学佥事、大理寺卿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,曾利用休假和退休在河津设教。薛瑄教学完全根据《白鹿洞学规》,他的学说完全继承宋代程颢、郑颐、朱熹的理学。著作有《读书录》二十卷、《薛瑄全集》。


 三人设教具体地点及遗址遗迹等


卜子夏设教具体地点,在龙门西河东岸三累山(三重梁)崌谷口,即今河津市清涧村清涧湾口正西河畔,遗址有子夏山(三重梁),子夏山临河一侧有石室、学堂、子夏庙,距石室东五里有哭子镇,即今清涧村。卜子夏坟墓在东辛封村东南一里,卜子夏祠堂汉代建于墓北,明代重建于东辛封村西,卜氏宗祠位于清涧村卜家巷。卜氏后裔世居清涧村、东辛封村。卜子夏作为十哲之一,一直从祀于孔庙。唐玄宗封为魏侯,宋真宗封为河东公,南宋度宗封为魏国公,明嘉靖称为先贤卜子。人称“卜夫子”。

王通河汾设教具体地点,在河津老城东北三十五里黄頬山(龙门山的一段)傍通峪(北午芹村以北),峪内有莲花池、白牛溪、永兴禅寺、新旧石城。所居地因王通设教教化人民,取名通化村,王氏后裔世居通化村(1971年归万荣县)。明代入祀孔庙,通化村北五里有王通墓,通化村有王通庙。人称“文中子”。

薛瑄设教具体地点,在河津老城南街路西南书院,后称文清书院。薛瑄后裔世居河津平原村(1971年归万荣县)。村内有薛瑄祠堂,赐名“正学”,有薛瑄坟墓。薛瑄死后朝廷赠礼部尚书,谥号“文清”, 明隆庆六年(1572年)陪祀孔庙。人称“薛夫子”。(作者:卜丑年)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新时代 新作为 新形象
XML 地图